本系logo

獨立研究

  在經過Group project的磨練後,大家對如何完整的完成一個科學研究有了初步的觀念,對於週遭熱帶雨林的環境也愈加熟悉,於是在泰國Khao Chong的最後五天,便是大家發揮這一個月所學,以完成較獨立思考的Independent projectIndependent projectGroup project的進行方式相似,但是以單人到雙人為單位進行一個研究的構思、實驗、分析與成果報告。與Group project較不同的是他沒有讓你到野外澄靜半天好好找題目的時間,你需要用這一個月的觀察與各個課程所帶給你的知識與啟發,來為你這一個月最想問的問題做實際操演。另外,Group project注重的是從各個研究過程中,小組的共同討論為彼此帶來的激盪,讓各不同環境背景的成員意見做最好的融合調整。Independent project就較能有自己的聲音與意見,當然所有實驗結果也都要獨立負責,各組經過公開proposal討論確定實驗架構與可行性後,剩下的四天便是各組自由安排時間,進行實驗、資料分析並將結果呈現的時間,各組中有人選擇獨立進行實驗,若有想法相近的組員,便會以雙人進行實驗較龐大需要較多人手才得以完成的實驗。而為了不讓我們在自己的小框框中踱步,Independent projectGroup project都是不希望相同國籍的人在同一組,也不希望研究主題跟以往自己的研究主題或物種相似。

    在這次Independent project中,各組所研究的主題與內容如下:第一組探討熱帶雨林一種特殊的白蟻,其覓食範圍與棲地食物量品質的關係;第二組研究蟻獅是否會因飢餓程度的不同而影響其捕食策略;第三組主要在研究不同棲地下兩棲類多樣性組成的變化;第四組討論熱帶雨林中兩種螞蟻,對於不同化學結構的醣類的偏好;第五組探討蝌蚪對於不同光照與溫度的微棲地棲息選擇;第六組以不同數量的假果,探討果實醒目性對於灌叢層鳥類的覓食誘引度是否不同;第七組討論熱帶雨林中小型哺乳類的覓食選擇與偏好;第八組研究熱帶雨林一種無螫刺蜜蜂,其覓食距離與棲地資源的關係;第九組討論飛蜥的環境微棲地選擇與其遭受掠食者攻擊後所採取的策略;第十組研究螢火蟲幼蟲的覓食行為與獵物選擇;第十一組探討橫跨溪流的不同的棲地下,不同的昆蟲的多樣性組成。第十二組討論榕果小蜂在六種不同無花果樹上,果實高度與大小與其互利共生與片利共生策略的關係;第十三組探討不同顏色、大小、有無氣味與背景的人造花朵,對於無螫刺蜜蜂的誘引差異。

    由這些歧異度與多樣性高的研究主題中,可以發現大家的對週遭環境的觀察都相當敏銳,所以研究物種與範疇都相當廣泛,且大家都嘗試在和以往所學不同的先備知識中,進行問題的發掘與研究。以我本身所屬第一組的研究中,由於Macrotermes carbonarius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熱帶雨林白蟻,和一般白蟻不同的是他是以在洞穴附近遊走,採集枯葉枯枝回巢培養真菌類為食的的物種,且其全身漆黑並會在日間進行覓食行為,而牠們又是熱帶雨林底層枯枝落葉曾重要的清除者(在熱帶雨林主要清除者平地為白蟻,高山為蚯蚓),所以引發我們想研究牠們棲地品質與覓食距離關聯性的研究。在實驗中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遭受挫折後,兩人一起討論、尋求解決辦法的過程與解決後的歡欣,而實驗後的分析與撰寫報告及上台報告因為全部都是以英文呈現,提供我們撰寫英文科學報告的訓練。以下將我們三位台灣學生在這個課程所做的Independent project報告內容附於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