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生命科學系林惠真教授與溫國彰助理教授共同主持之104年度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行動計畫-彰化沿海重點底棲生物及經濟魚種調查監測,榮獲內政部營建署評鑑成績優等之榮譽。本計畫旨在調查大肚溪口濕地的底棲生物相和魚類相,藉以監測和評估濕地的狀態是否健康。
大肚溪口屬於海岸潮間帶濕地,為介於陸地生態系與海洋生態系間的一個緩衝帶。因受到漲退潮的影響,海岸潮間帶濕地一日內出現乾涸與被潮水淹沒(含水量)、高低溫差(溫度)以及淡海水匯流(鹽度)等不同環境因子變化的極端環境。棲息於此的生物因而演化出不同且多樣的適應行為和生理機制。此外,海岸魚種的仔稚魚亦將海岸潮間帶濕地作為覓食和庇護的場所,因此,海岸潮間帶濕地的狀態將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海岸魚類資源。故,妥善與適當的保育和管理海岸潮間帶濕地,為相當重要的課題。
本計畫分為三部分:(1) 評估大肚溪口招潮蟹棲地改善前後,台灣招潮蟹棲地狀況 (2) 調查大肚溪口魚種組成與分佈 (3)彰化沿海重點底棲生物監測。底棲生物相主以台灣特有種的台灣招潮蟹,以及活化石海豆芽為監測重點。
調查結果顯示,大肚溪口濕地(彰化伸港)的台灣招潮蟹族群量逐年下降。而海岸魚種的調查顯示,海岸潮間帶濕地確實為經濟性魚種的孵育和庇護所。幼魚會利用濕地淺灘,隨季節變化,亦隨之在深水域發現其蹤影。最後,彰化南部的大城濕的因為人為開發少,因此海豆芽和招潮蟹族群量相對穩定且密度較高。未來須持續維護且保持其生態環境,避免人為開發,以穩定且維持底棲生物的族群量。